兰州市地震局

dzj.lanzhou.gov.cn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23-12-14浏览次数: 字号:[ ]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及指导下,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刚要》的贯彻落实,采用多种宣传模式,积极开展各项科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2023年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不断加强设施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科普档案,完善科普工作整体规划,根据年度科普工作计划,有效开展各项科普工作。

(一)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参观接待

今年,博物馆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参观需求,延长开放时间,周一及节假日均正常开放,除展厅提升临时闭馆外,开放天数超过330天,已接待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第十八中学、静宁路小学、甘肃省农科院、兰州红星救援队、张掖市地震局、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院校、党政机关团体及个人3万余人次,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知识折页及宣传品万余份。通过参观博物馆,使观众习得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知识,进一步提高了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科普助力“双减”,丰富学生课外实践课程

博物馆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在做好馆内接待的同时,今年走进科学院附小、华辰小学、北京八中兰州分校等12所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及研学活动,惠及师生50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品及宣传资料上千份,活动充实了学校课外实践课程,更好的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将防震减灾知识及文化送到校门口,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力度,同时活动也受到参与师生与家长的欢迎和肯定。同时,博物馆在“‘科创筑梦’科普行动”中表现优秀,被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评为“‘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

(三)“请进来走出去”,利用重要节点开展防震减灾主题科普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社会教育宣传面,博物馆在全国科普日、“5·12”防灾减灾周、5·18国际博物馆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中秋节等重点宣传节点,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提供防震减灾科普服务。

1.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社教活动5场。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地震科普宣教融合起来,使大家在增加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同时,加深对防震减灾知识的认识,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进一步体验博物馆的创新服务。

2.做好重要节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集中宣传活动。今年来,博物馆在培黎广场、金城公园、东兴佳苑小广场等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展放博物馆设计制作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及文化主题展板,防震减灾有奖知识问答、拼图比赛、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防灾减灾及文物法律知识,并详细介绍防震自救知识及博物馆藏精品文物,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防震减灾及文物保护方面的疑问,民众积极参与其中,现场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

(四)加强新媒体应用,着力推动线上宣传

为不断加强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贴近公众的实际需求,加深公众广泛参与度,博物馆着力推动线上宣传。一是通过博物馆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及时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更新宣传活动,原创或转发信息500余条,展现量达300万余次。二是自主创作的科普视频《“震”奇妙——古建筑为何能抗震》荣获全省科普视频大赛金奖和“科普中国·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创作之星”入围奖,让沉淀的防震减灾文化资源“活了起来”,广泛传递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兰州”声音。另外,中国新闻网以《藏在防空洞里的地震博物馆》为题对博物馆进行了专题报道;配合甘肃都市频道《甘肃原产地》栏目组拍摄博物馆专题节目,通过电视及视听甘肃平台播出;配合兰州广播电视台《兰州新闻》栏目组拍摄系列短视频《藏在防空洞里的地震博物馆》4期,兰州日报视频号、兰州新闻中心视频号、兰州广播电视台和爱兰州视频号深度报道和宣传了该系列视频;配合兰州新闻日报社拍摄《“科普+研学”,兰州市地震博物馆致力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短视频,并通过观澜新闻视频号播出;兰州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专题报道“地震博物馆科普课堂走进西北师大”,进一步扩大研学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进乡村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来,博物馆先后走进酒泉路街道、段家滩东社区、师大社区、兰玻东社区、太和社区、亚泉湾社区、东兴佳苑社区7个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及研学活动。通过防震减灾有奖知识问答、拼图比赛、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防灾减灾及文物法律知识,并详细介绍突发事件的种类、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防震减灾及文物保护方面的疑问,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活动惠及群众2000人,现场共发放各类宣传册1000余份,宣传品800余份。

同时配合市地震局开展好防震减灾知识进乡村活动。我馆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市地震局深入帮扶村榆中县马坡乡阳屲村开展“科普宣传送温暖——防震减灾知识进乡村”活动。活动中,博物馆工作人员结合农村实际向村干部及村民讲解农居抗震技术的同时,还积极普及常用的地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为村民发放各类防震减灾宣传品及宣传资料百余份。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培训情况

1.博物馆每年都将保障开展经常性科普工作所需的科普经费列入本年度预算,并严格按照财政制度及《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做好资金的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2023年博物馆向省地震局、市财政申请科普专项工作经费共计7.5万元。

2.博物馆积极组织馆内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个月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一次集中的业务学习,全年集中业务学习次数不少于12次。在做好馆内培训的同时,积极派出工作人员参加了兰州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讲解员导游培训班、科普工作业务培训班、研学旅行交流座谈会、全市国防教育工作培训、全国地震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交流会、第五届全国科普研学大会及研学课程设计培训及交流学习7次,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差距,充实了专业知识,对今后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特色工作

(一)研发博物馆主题研学新课程

2023年,博物馆研发防震减灾主题研学新课程2门,分别是《地震来了怎么办(VR体验)》《“波”动房屋》,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课程流程,合理分配执行人员,优化各环节设置,使活动执行更加流畅。博物馆带着新课程走进学校、社区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受到参与活动师生的喜爱。

(二)积极联系教育部门推荐研学课程,主动走进学校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拓展防震减灾宣传辐射面

积极联系教育部门,推荐博物馆主题研学活动,根据市地震局、市教育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博物馆积极联系学校,先后走进张掖路小学、北京八中兰州分校、西北师大等学校,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开展“地震来了怎么办”、“古建筑为何能抗震”、“壁画寻踪”研学活动,并与畅家巷小学、华辰小学和兰州市二十八中3所学校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书。博物馆今年共开展馆内外研学活动41场,惠及师生7000人,活动通过科普讲座、现场互动、观看科普小视频、斗拱拼搭、拼图、展放《抗震设防知多少》展板等方式,向师生们全面普及地震科普知识、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避险、抗震设防及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一系列主题研学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丰富了学生课外实践课程,更好的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将防震减灾知识及文化送到校门口,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力度,同时活动也受到参与师生与家长的欢迎和肯定。

(三)开展“‘震’好你来答”趣味采访活动

博物馆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在宣传活动中开展“‘震’好你来答”趣味采访,通过有趣的方式询问防震减灾知识点,更好地了解民众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宣传方式,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三、问题不足

科普工作者业务培训较少,科普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开展经验学习、交流合作等工作有待加强;科普宣传辐射面还需扩大;科普研学课程还需进一步提升优化。

四、工作建议

建议完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交流平台的建设,加强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组织优秀科普巡回展览和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同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更好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全国各科普教育基地健康、顺利发展。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

2023年12月5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